• 传承家风 童声颂廉(一)
  • 发布时间:2023-09-07 12:28:00    阅读量:
  •   编者按: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,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,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,注重家庭、注重家教、注重家风。毛泽东、周恩来、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从战争年代走来,是国家的功臣,也是治家的典范。他们所建立的红色家风家规彰显了共产党人信仰坚定、甘于奉献、廉洁自律的高尚品格和优良作风,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,是我们党永不褪色的“传家宝”。现推出《传承家风 童声颂廉》专栏,邀请集团党员干部子女诵读家风故事,号召全体党员干部传承和弘扬红色家风家规,过好亲情关,管好身边人,育好下一代,为推动形成爱国爱家、向上向善的家庭文明新风尚而努力!   

    本期小小朗读者:
    彭昱翔  (12岁)
    集团纪检监察室纪检专干孙晓娜的儿子
     
    毛泽东的家规故事之《“四不主义”》
      毛泽东对亲属和子女的要求非常严格。一方面,他坚持原则、从不利用手中权力为亲属和子女办事;另一方面,他要求自己的亲属和子女要注意自身的作风和形象,要时刻注意社会影响。
      1949 年 10月1日新中国成立,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后,他的许多亲戚、朋友纷纷给他写信,有的表示祝贺,有的寻求帮助,有的则希望来北京看看。接到这些信,毛泽东感到很为难。他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:“我现在当“大官’了,如果翻脸不认人,人家就会说共产党无情无义,何况有些人过去还帮过我,帮过我们党呢。如果有求必应,那就成了国民党的样子了,一人得道,鸡犬升天,久而久之,就会脱离群众,就会垮台。”
      再三考虑,毛泽东决定制定几条规定,以便办公室的同志能够有规可循。他对办公室的同志说:“以后一般的来信都由你们处理,过一段时间写个简报给我过目就行了。实在不好解决的,再交给我。” 处理的原则是:“凡是要来北京看我的,一律谢绝;如果不听,偏要来,路费由他们自己出来了我也不见,公家也不接待。凡是要求我找工作的,我这里是“四不主义’: 不介绍、不推荐、不说话、不写信。凡是反映地方部门工作情况的,可以作为材料收集起来,当作参考:但不往下转,不直接处理,免得下面无法工作。”
      “四不主义”刚出来,工作人员就碰到一件事。一位自称毛泽东堂弟的人到了北京,在中南海门口要求见毛泽东还说自己眼睛坏了,是来北京治病的。工作人员赶紧将情况报告了毛泽东。毛泽东说:“既然有病,我就不能不见,不然人家会说我毛泽东不近人情。”
      毛泽东在住处热情接待了堂弟,并问他来之前为什么不先写封信过来。堂弟回答说,自己不会写字,家里也没人会写字,知道毛泽东不愿让人来,也就没敢告诉旁人,但自己的眼病一天比一天严重,害怕瞎了,心想赶快到北京来治病,就偷偷地跑来了。接下来,毛泽东又向堂弟详细询问了家乡的情况,并吩咐身边工作人员为堂弟找了住处、联系医院治病,一切费用由毛泽东负担。
      堂弟在医院住了一个多月,把病彻底治好了。出院后毛泽东请他吃了一顿饭,还送了他一套衣服,并给他买了回家的火车票。临行前毛泽东对堂弟说:成千上万的先烈为革命事业牺牲了宝贵的生命,我们活下来的人想事、办事,都要对得起他们。你们都是种田人,过不惯城市生活,还是回老家种田、种菜、喂猪稳当,今后大家会有好日子过的。毛泽东还告诫堂弟要遵纪守法,毛泽东的亲戚应该带个好头凡事不能搞特殊化,以后要先经过他批准才能到北京来。
     
    徐焱晞  (9岁)
    国兴能源公司副总经理邓旖旎的女儿  
     
    周恩来的家规故事之《十条家规》
      在世人眼里,周恩来是革命家,而在家人眼中,他是一个至孝至亲并有原则有规矩的人。
        “十条家规”
      1.晚辈不准丢下工作专程来看望他,只能出差顺路时看看。
      2.来者一律住国务院招待所。
      3.来者一律到食堂排队买饭菜。有工作的自己出钱,没有工作的由总理代付伙食费。
      4.看戏,以家属身份买票入场,不得用招待券。
      5.不许请客送礼。
      6.不许动用公家的汽车。
      7.凡个人生活中能做的事,不要别人去办。
      8.生活要艰苦朴素。
      9.在任何场合都不要说出与总理的关系,不要炫耀自己。
      10.不谋私利,不搞特殊化。
      这十条家规,正是周恩来处理家国关系的崇高境界的写照。
      周恩来和邓颖超没有子女,但是周家是个大家族,亲朋子侄众多,新中国成立后,纷纷来找当总理的周恩来。如何处理好这些关系,周恩来定下了这十条家规,看似无情却有情。周恩来、邓颖超两人工资二成以上都用于了资助亲属,包括赡养长辈、接济平辈、供养侄辈,邓颖超告诉亲友们:“你们有困难,我们的工资可以帮助你们,毫不吝惜,但我们从来不利用工作职权来帮助你们解决什么问题,你们也不要有任何特权思想。”
      周秉建是周恩来的侄女,十五岁那年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,去内蒙古插队。临行前,周恩来亲切地嘱咐她要扎根大草原。两年后,周秉建通过正常手续在当地应征入伍。当她在北京军区参加完新兵集训后,穿着一身戎装兴高采烈地走进西花厅,周恩来却对她说:“ 你能不能脱下军装,重新回到内蒙古草原?你不是说内蒙古草原天地广阔吗?”周秉建怕伯父以为她是走了后门的,连忙解释。但周恩来却严肃地说:“你参军虽然符合手续,但内蒙古那么多人,专挑上你,还不是看在我们的面子上?我们不能搞这个特殊,一点也不能搞。”在周恩来的督促下,周秉建离开了部队,重新回到了大草原,住进了蒙古包,后来她还在内蒙古安了家,真正在草原扎了根。